|  |  需要购买此门答案请加qq2762169544(微信:2762169544)
 
| 姓    名: 报名编号: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起专或专升本)
 专    业: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
 
 (2)实验数据及结果
 不变水量法
 用水量W(mL)
 试锥沉入值S(mm)
 标稠用水量P(%)
 P= 33.4—0.185S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
 
 (2)实验数据及结果
 凝结
 时间        初凝时间:             min
 终凝时间:             min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
 
 
 2、实验仪器、设备: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材料用量
 (g)        水泥        标准砂        水
 
 龄期        28天
 抗折强度        试件编号        1        2        3
 强度,MPa
 代表值,MPa
 (计算方法见PPT)
 抗压强度        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破坏荷载(Fi),kN
 强度(Ri),MPa
 (Ri=Fi×1000/A,其中A=1600mm2)
 代表值,MPa
 (计算方法见PPT)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3)土的压缩系数:
 (4)土的压缩模量: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数据及结果
 施加压力等级kPa        施加压力后百分表读数
 50
 100
 200
 400
 
 
 3、实验成果整理(见下页表格)
 
 
 
 
 
 
 
 
 试样初始高度H0= 20mm                试样天然重度γ=18.7kN/m3
 土粒比重Gs=2.7                       试样天然含水率w0=25%
 试样初始孔隙比e0=                    百分表初始读数h0=
 试验所加的各级压力(kPa)p        50        100        200        400
 各级荷载下固结变形稳定后百分表读数(mm)hi
 总变形量(mm)
 =h0 -hi
 
 仪器变形量(mm)
 Δi         0.122        0.220        0.275        0.357
 校正后土样变形量(mm)
 Δhi=  -Δi=h0 -hi -Δi
 各级荷载下的孔隙比
 ei
 土的压缩系数(MPa-1)
 a1-2
 土的压缩模量(MPa)
 Es1-2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
 
 
 
 
 实验三:水准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工具:
 
 
 
 2、水准仪的操作程序:
 
 
 
 3、实验数据及结果(见下页表格)
 
 
 
 
 
 
 
 
 水准测量记录表
 测站
 编号        点号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标尺读数        后尺—前尺        高差
 中数        高差
 改正        高程
 上丝                上丝
 后视距        前视距        后尺        前尺
 视距差        ∑d
 1                                                                        13.650
 
 1.234        0.960        0.274
 
 2
 
 0.823        1.442        -0.619
 
 3
 
 1.638        1.166        0.472
 
 4
 
 1.135        1.257        -0.122
 
 
 
 
 
 
 
 
 
 
 实验四: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全站仪的特点:
 (1)
 
 (2)
 
 (3)
 
 (4)
 
 
 二、全站仪的构造:
 
 
 
 
 三、全站仪的安装:
 
 
 
 
 
 四、全站仪的测量结果:
 测量项目        测试结果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坐标测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