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需要购买此门答案请加qq2762169544(微信:2762169544)
 
| 西安交通大学15年10月补考《法律基础》考查课试题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30 分。)V 1.  道德提倡(??)
 A. 必须怎样
 B. 可以怎样
 C. 不准怎样
 D. 应当怎样
 满分:1.5  分
 2.  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A.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满分:1.5  分
 3.  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满分:1.5  分
 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调节个人与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是( )
 A. 自由主义
 B. 集体主义
 C. 个人主义
 D. 合理利己主义
 满分:1.5  分
 5.  (??)是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A. 追求真理
 B. 自强不息
 C. 勤劳勇敢
 D. 关心国家
 满分:1.5  分
 6.  增值税属于(???)
 A. 流转税
 B. 财产税
 C. 所得税
 D. 营业税
 满分:1.5  分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
 A. 政治权利
 B. 监督权利
 C. 社会经济权利
 D. 人身自由权利
 满分:1.5  分
 8.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处罚。
 A. 可以免除
 B. 应当减轻
 C. 可以减轻
 D. 应当从轻
 满分:1.5  分
 9.  婚姻的基本要求是(??)
 A. 婚姻自主
 B. 情感基础
 C. 相濡以沫
 D. 共同生活
 满分:1.5  分
 10.  在我国的刑罚中,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是( )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满分:1.5  分
 11.  下列遗嘱形式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
 A. 口头遗嘱
 B. 自书遗嘱
 C. 录音遗嘱
 D. 代书遗嘱
 满分:1.5  分
 12.  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愿意多作贡献,少取报酬;在考虑个人利益时,能够先集体后个人,先他人后自己。做到这一点的人,一般具有( )
 A. 先公后私的人生目的
 B. 自私自利的人生目的
 C. 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的人生目的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满分:1.5  分
 13.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际关系,是在人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关系。人际关系的本质是( )?
 A. 社会关系
 B. 政治关系
 C. 经济关系
 D. 文化关系
 满分:1.5  分
 14.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以自己身体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行为为全体人民做出表率,赢得广泛崇敬,向世人展示了一种( )
 A. 艺术美
 B. 自然美
 C. 社会美
 D. 人生美
 满分:1.5  分
 15.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 5
 B. 6
 C. 7
 D. 8
 满分:1.5  分
 16.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A. 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 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 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满分:1.5  分
 17.  (??)是道德修养最根本的方法。
 A. 立志
 B. 学习
 C. 内省
 D. 实践
 满分:1.5  分
 18.  思想指人的(??)
 A. 理性认识
 B. 科学思维
 C. 自觉意识
 D. 系统知识
 满分:1.5  分
 19.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年制定的宪法。
 A. 1949
 B. 1950
 C. 1952
 D. 1954
 满分:1.5  分
 20.  某司机自恃车技高超,经验丰富,无视他人劝阻强行超车,导致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在此次事故中,该司机的罪过形式为(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满分:1.5  分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V 1.  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A. 内心信念
 B. 政治思想
 C. 社会舆论
 D. 传统习惯
 E. 法律条款
 满分:2  分
 2.  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指(??)
 A. 主体
 B. 客体
 C. 内容
 D. 责任
 E. 权力
 满分:2  分
 3.  现代人的自我修养应重视心理的修养,即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此,需要( )?
 A. 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B. 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E. 只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看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满分:2  分
 4.  人的境界是(??)
 A. 人的技术水平
 B. 对人生体验、认识、调整和控制的总体水平
 C. 人生修养的落脚点
 D. 人生价值的体现
 E. 社会地位的反映
 满分:2  分
 5.  道德品质的培养既是个人修养的任务,也是社会教育的目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 )?
 A. 生来就有的
 B. 靠教育、实践或感化获得的
 C. 长期遵守或违背道德所得到的结果
 D. 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E. 在一次或两次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偶尔的心理特征
 满分:2  分
 6.  审美是人们对美和美的事物的(??)
 A. 思考
 B. 认识
 C. 欣赏
 D. 感动
 E. 评价
 满分:2  分
 7.  环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下列法律中属于环境保护法的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E.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满分:2  分
 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反对“权力至上”、“金钱拜物教”、“享乐主义”等卑下的人生目的,不提倡“平生无大志,但求足温饱”等平庸的人生目的,提倡( )
 A. 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人生目的
 B. 禁欲主义、苦行僧主义的人生目的
 C. 尽情享受口腹耳目快乐的人生目的
 D. 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人生目的
 E. 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满分:2  分
 9.  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今天的青年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 大胆地随心所欲地畅想未来
 C. 讲求实惠,放弃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D. 积极参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E. 满足于最基本生活需要的实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满分:2  分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为此,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自觉遵守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 )?
 A. 爱国守法
 B. 明礼诚信
 C. 团结友善
 D. 勤俭自强
 E. 敬业奉献
 满分:2  分
 11.  犯罪集团的主要特征有( )
 A. 主体必须是由3人以上组成的
 B.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固定性
 C. 具有共同实施某种犯罪的目的性
 D. 其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E. 有明显的首要人物
 满分:2  分
 12.  我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包括(??)保障几个方面。
 A. 政治
 B. 法律
 C. 经济
 D. 组织
 E. 群众
 满分:2  分
 1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 )
 A. 罚款
 B. 赔偿损失
 C. 消除危险
 D. 没收财产
 E. 排除障碍
 满分:2  分
 14.  学会合作(??)
 A. 是教育的目的
 B. 才能适应竞争
 C. 是成功的要素
 D. 目的是受人欢迎
 E. 目的是改善人际关系
 满分:2  分
 15.  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明确的理想,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人若没有明确的理想,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这就是说( )
 A.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B. 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
 C.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D. 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意志和想当然
 E. 理想等同于现实,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满分:2  分
 16.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义务包括( )
 A. 完成劳动任务
 B. 提高职业技能
 C. 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D.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E. 接受用人单位未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的报酬
 满分:2  分
 17.  道德修养( ?)
 A. 是人性向善的过程
 B. 甚至要经历精神的痛苦
 C. 是自我改造的过程
 D. 甚至要经历肉体的磨难
 E. 主要是接受教育
 满分:2  分
 18.  法律关系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主体有( )
 A. 公民
 B. 法人
 C. 国家机关
 D. 企事业单位
 E. 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
 满分:2  分
 19.  政治指涉及(??)关系的各项政策和各种活动。
 A. 社会
 B. 国家
 C. 人际
 D. 阶级
 E. 民族
 满分:2  分
 20.  法律与政策的主要区别在于(??)的不同。
 A. 制定主体
 B. 实施保障
 C. 表现形式
 D. 内容具体程度
 E. 稳定性
 满分:2  分
 | 
 |